Griffith_griffith university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Griffith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Griffith的话题。

1.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2.大卫·格里菲斯的介绍

3.()是格里菲斯的代表作之一。

4.大卫·格里菲斯的演艺经历

5.格利菲斯对**发展的贡献

6.澳洲留学 格里菲斯大学的五个校区及优势专业

Griffith_griffith university

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一、理论断裂强度

       强度是工程材料最基本的力学性能参数之一,它规定了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形变或断裂的能力。材料抵抗屈服破坏的能力就称为材料的屈服强度。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则称为材料的断裂强度。在断裂力学出现之前,控制构件不发生破坏而能安全工作的传统设计思想就称为“强度理论”。这一设计思想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构件的工作应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允许使用应力,而后者便与材料强度密切相关。强度理论对于确保构件的安全工作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而即使在断裂力学已经在工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今天,强度理论对于构件设计也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之一。

       Griffith的断裂理论是为了揭示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与实际断裂强度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原因而提出的,为此首先讨论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即固体材料断裂强度在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高值。

       图1-1 材料中原子间吸引力的排斥力

       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可根据固体物理学的双原子作用力模型近似计算出来。即从原子间结合力入手。因为只有克服了原子间结合力,材料才有可能发生断裂。材料结构中任何两个相邻原子之间都同时存在着斥力和引力的作用,斥力和引力的大小都随原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斥力和引力并不是时时处处都相等的,二者间相互消长的结果得到原子间净约束力随原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1-1所示。设原子间净约束力在x=b时为零,称b为原子间的平衡距离。当x<b时,原子间净约束力表现为斥力;当x>b时,原子间净约束力表现为引力。

       欲使处于平衡状态的一对原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外界必须提供一个压应力作用;欲使处于平衡状态的一对原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外界则必须提供一个拉应力。设想对材料施加一个逐渐增大的拉应力作用,则材料内部原子间距离将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原子间净约束力也相应增大。在原子间距离增大至某一特征值之前,外加应力与材料内部原子间净约束力始终保持平衡;而当增大至原子间净约束力相应达到峰值之后,外加应力的进一步增大势必要破坏这一平衡关系,从而使原子间距离可以无限制地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原子键就破裂了,即产生了断裂。

       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实质上就是材料内部原子间净约束力可能达到的峰值。材料内部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与质点间距的函数关系如图1-2所示。作为近似计算,图1-2中的曲线可以用一条正弦曲线的一部分代替,于是,单位面积的作用力σ可表示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式中:σmax为作用力的峰值;λ是正弦曲线的波长;x表示原子间距的增量。

       图1-2 质点间作用力与间距的关系

       如果使两个质点间的作用力完全消失,即质点间的结合完全破坏,需对质点施加一定的外力,即对质点做功,做功的大小应等于正弦曲线与x轴所围的面积,即

       岩石断裂与损伤

       这部分功相当于形成两个新表面所需的能量。设形成单位新表面所需的能量为γ,称为表面能,则上式可写成

       岩石断裂与损伤

       为了计算波长λ,可将式(1-1)对x求导,并注意到当x很小时,cos(2πx/λ)=1,则有

       岩石断裂与损伤

       当x很小时,作用力σ与间距之间可近似为直线关系,即服从胡克定律:

       岩石断裂与损伤

       式中: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ε为应变。将上式对x求导,得

       岩石断裂与损伤

       将式(1-3)与式(1-4)比较,不难看出

       岩石断裂与损伤

       将上式代入式(1-2)中,可消去λ,从而求出理论断裂强度:

       岩石断裂与损伤

       上式中的弹性模量E、表面能γ、原子间距b均可通过实验测定。例如:一般陶瓷材料的E=1011N/m2,γ=1J/m2,b=10-9m。则按式(1-5)算出的理论断裂强度为1010N/m2。大约是E/10。其他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也在这个数量级范围内。

       然而,各种材料的抗拉断裂强度远远低于上述的理论值,大部分在E/100~E/1000范围内。例如:玻璃的实际强度约为E/1000,花岗岩和大理岩分别约为E/240和E/310。为什么实际断裂强度与理论值相差这么大?Griffith在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了断裂的裂纹理论。

       二、断裂的裂纹理论

       Griffith认为:实际材料的断裂强度远低于理论值,是由于材料内部或表面总是存在一定数量和一定大小的裂纹所致,材料中的杂质或不同成分由于其弹性模量或热膨胀性能不同,因此温度上的差别以及化学腐蚀作用或机械作用的结果都可能诱发产生裂纹;此外,位错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形成微裂纹。当材料受力时,某些裂纹尖端附近会产生很高的应力集中,从而使外加应力低于理论断裂强度时,裂纹尖端的材料即被拉断,并进一步削弱了有效承载截面而导致材料的最终破坏。

       图1-3 椭圆孔边的应力分布

       计算裂纹尖端应力集中的程度,可利用Inglis对裂纹尖端应力场的研究结果。Inglis用数学弹性力学的方法分析了如图1-3所示具有椭圆孔的无限大平板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椭圆孔附近的二维应力场,得出了长为2a的裂纹尖端处的最大应力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式中:σ0为外加应力;a为椭圆形裂纹半长度;ρ为裂纹尖端的曲率半径。

       应力集中系数可表示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实际上,ρ《a,因此,a/ρ》1,式(1-6)可改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材料破裂时σmax应等于理论断裂强度,因此将式(1-5)代入上式,可求出外加应力的极值,即实际断裂强度σ:

       岩石断裂与损伤

       考虑到b与ρ是同数量级,上式变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这就是实际断裂强度的表达式。比较式(17)与式(15),并注意到a?b,可知实际断裂强度与理论断裂强度相比显然要低得多。

       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Griffith做了玻璃拉伸试验。他发现:将玻璃从坩埚中拉成丝后,在几秒钟内立即做实验时,测出的拉伸强度比较接近理论值,但其强度随时间而下降,并在数小时后趋于稳定。Griffith认为:这是由于玻璃纤维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了细微的裂纹之缘故。另外,他又用直径为0.5μm和3.3μm的玻璃丝做拉伸试验,发现玻璃丝的直径愈小其强度愈高。直径为3.3μm的玻璃丝的强度为3500MPa,比大直径的玻璃丝的强度高50倍,而0.5μm的玻璃丝其强度为6300MPa,已接近理论强度的一半。这表明:尺寸愈小,内部缺陷或裂纹愈少,因此断裂强度愈接近理论值。

大卫·格里菲斯的介绍

       美国默片时代的导演大卫-W-格里菲斯(1875—1848)作为**艺术奠基人的地位举世公认。让**与戏剧分家的他一生充满戏剧色彩,这位大师品尝的酸甜苦辣、经历的荣辱沉浮连同他创造的各种**表现手法,皆以诸多迂回的形式在影坛上时隐时现。

       一般说来,格里菲斯有两部经典影片值得回顾:《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标志着一个大师的诞生,《党同伐异》(1916)宣布了**艺术的独立。

       《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格里菲斯风云际会、厚积薄发之作。孩提时父母膝下听读小说的美好回忆,成年后屡次转行的无奈经历,颠沛流离的演员生涯,不如人意的剧作体会,以及驰骋片场拍片400的导演经验,皆化作他弥足珍贵的创作财富。在多方奔走组建公司,并融资成功之后,他看上了托马斯-狄克逊的小说《同族人》,开始着手改编。于是,在票子、本子、班子都凑齐的制片环境下,格导雄心勃勃、意气风发,奔赴片场,又开始拍片子。

       1915年2月8日,是《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美国首映的日子,也是格里菲斯终生难忘的日子。他没想到这是一部身前身后最毁誉参半的影片,没想到这是一部“票房春药”般让自己大红大紫大发的影片。

       影片公映后,美利坚举国上下反响强烈,一片震惊,甚至在不少城镇引发骚乱。社会各界各抒己见,新闻媒体大加关注。除少数种族主义分子之外,最主流的共识可归纳为:这是一部艺术上杰出,商业上成功,政治上反动的影片。用现在的话说,这部影片违反了“政治正确性”。

       从故事情节上看,该片反映出格里菲斯黑白分明的种族观念、南北对峙的地域情结。故事以美国历史上的“重建时期”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重建时期”之前的故事,描述了南方的白人庄主与黑人奴隶和谐共处、锄禾耕种的田园生活。后半部“重建时期”表现错综复杂的南北矛盾、兵刃相见的种族冲突以及三K党的貌似正义的暴力行为。

       影片前后两部分的强烈反差,透露出格里菲斯反对南北战争、反对解放黑奴的真实立场。该片的政治内容遭到大多数正义人士的否定,实属情理之中。

       《一个国家的诞生》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就叙事的形式结构而言,该片再度证明格里菲斯善于融合狄更斯小说精华为己所用的功力。唯其如此,影片严谨明晰的叙事结构、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和极富张力的镜头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大批观众。正如影评家埃弗森在《美国**史话》一书中指出的,“格里菲斯的所有影片都受狄更斯写作风格的影响,整个文学性的交叉剪辑风格和相当稀奇古怪的巧合情节完全源于狄更斯”。

       格里菲斯向小说借鉴叙事技巧的创作理念,在新浪潮主将弗朗索瓦·特吕弗那里得到了强化。特吕弗坦陈自己执导影片《枪击钢琴师》、《朱尔和吉姆》的灵感完全来自那些让他欣喜若狂的小说。他认为:“**是一门讲究构造的艺术,它和文学是紧密相联的。其中的各种角色就和小说中塑造的各种人物一样,是生气勃勃和情感强烈的。而当我导演一部片子时,我的雄心就是要使它和长篇小说一样。”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格里菲斯展现才华、创造票房的代表作,那么,《党同伐异》则是格里菲斯回应他人指责、进行自我申辩之作,当然也是他**艺术的顶峰。

       格里菲斯用河流向人形容《党同伐异》的故事,具有视听效果,符合他创立的**语言:“四个故事在开始时是四条分别从山上流下来的河流,它们分散地缓慢而平静地流着;随后它们逐渐接近,愈流愈快;到最后它们汇合成一股惊心动魄、情感奔流的急流。”

       格里菲斯曾用8个小时影像演绎这几句话。影片的主题是“人类从不容异己到宽容的进化”,共有四个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故事阐述这个主题。四个故事中的核心故事是“现代故事”《母与法》,另三个隐喻故事作为陪衬,分别是基督故事、法国故事、巴比伦故事。选择这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是为了强化主题的普遍意义。

       格里菲斯独创平行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四个故事同时展开、交叉出现、形成对比,其中有三个故事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叙事模式,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张力感,这一模式仍是各类**特别是悬疑惊悚**的法宝之一。

       20年代,《党同伐异》被苏俄“库里肖夫实验室”逐格研究,启发了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导演,经由理论与实践,创立了蒙太奇学派。

()是格里菲斯的代表作之一。

       大卫·格里菲斯(英文全名为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称为D.W. Griffith),美国导演,被认为是对早期**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1875年1月22日出生,1948年7月23日逝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和《党同伐异》(Intolerance)。

大卫·格里菲斯的演艺经历

       《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是格里菲斯的代表作之一。

       《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是1915年由美国**导演D·W·格里菲斯执导,被认为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之一。该片以南北战争及其后果为背景,描绘了两个家庭的故事,其中涵盖了种族、阶级、家庭等多个层面的议题。这部**虽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也因它对黑人和南方白人的描绘引发了争议和批评。

       大卫·格里菲斯(D.W.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1948年7月23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1]?,美国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艺术指导?[2]?,被称为“美国**之父”

格利菲斯对**发展的贡献

        此外格里菲斯也对布光的可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早在1908年的影片《The Drunkard's Reformation》里,Griffith就大胆采用了火光作为光源。在1909年的影片《Pippa Passes》里,格里菲斯模拟了日光在一天中的变化。1916年格里菲斯说回顾自己在Biograph的日子,他非常喜欢这部影片。虽然格里菲斯以后很少用这种布光,但是这种布光显然被其他**人借鉴,比如Cecil De Mille的摄影师Alan Wyckoff就称这种布光是“Rembrandt式布光”,并且在De Mille的影片中大量使用,如1915年的《The Cheat》。

       格里菲斯和Bitzer还有很多其它的贡献。比如淡入淡出,圈入圈出,“iris shot”。Bitzer对于圈出的手法非常自豪,因为通过圈出将画面中心集中在一小块焦点区域来引导画面切换,既没有过于唐突的跳跃,也不会让心急的观众发出嘘声。 由于格里菲斯的影片中已经采用大量的中景甚至更近的镜头,他敏锐的意识到镜头的变化让**表演不同于舞台表演,特写的出现让演员不需要做出夸张的动作,从而获得最接近真实生活的表演。格里菲斯的这种**表演的观念让他旗下聚集了一批年轻的演员,除了Mary Pickford和Lionel Barrymore是成名舞台演员,其他很多演员,比如Mae Marsh、Dorothy Gish、丽莲·吉许、Blanche Sweet等后来的明星以前都没有表演经验。从一定程度上格里菲斯是影史上第一个懂得指导演员表演的导演,比起其它**公司,他不吝啬时间进行排练,他影片的成功让他能拿出别人四倍的工资留住演员。这些人在后来格里菲斯离开Biograph时也一起跟格里菲斯离开了。

       除了演员,大量**工业的有生力量也从格里菲斯的团队里最终走进**圈,比如Mark Sennett在Biograph负责喜剧拍摄就为他后来创立Keystone打下了基础。其它各时期从格里菲斯**学校毕业的导演就包括埃里克·冯·斯特劳亨,格里菲斯影片里著名的Hun形象,Sidney Franklin,拉乌尔·沃尔什,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扮演Wilkes),Allan Dwan(为《党同伐异》里巴比伦一段设计了著名的推拉镜头),Tod Browning,Joseph Henabery(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扮演林肯),Donald Crisp,Paul Powell等。 这一做法激怒了格里菲斯,于是1913年10月格里菲斯离开Biograph,以独立制片人/导演身份加盟Reliance-Majestic,年薪5200美元。Relian-Majestic的头Aitken允诺除了常规作品,格里菲斯一年可以拍摄两部自己的独立制作。而此后Biograph公司则每况愈下,在1915年宣告破产,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因为Biograph公司从来不宣传自己的演员和导演,所有影片除了名字没有其它信息,所以虽然人人知道Biograph的**好看,却很少有人知道格里菲斯。于是格里菲斯离开Biograph后,在New York Dramatic Mirror周刊上发表广告,列出自己指导的150部影片,公开宣布他就是让Biograph成功的制片人。他在广告里列举了对**艺术的创新:近景和特写画面,大全景,狄更斯式平行剪辑,悬念保持,圈出,自然的表演。虽然这些手法很难说是格里菲斯首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语言在格里菲斯手里得到了相当系统化的使用,奠定了经典**叙事的基本语法。他的影片在**界得到了广泛的赞许,成为普遍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影响深远,这些都令格里菲斯无愧于**之父的地位。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是美国**早期的两个无法逾越的高峰,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其他**。它们预示着格里菲斯达到了个人生涯的顶峰,也展示了**技术上的最佳手法,为**开始争取作为艺术的地位,并断然指出:**是美国社会最强大的社会力量之一。

       这两部影片的诞生绝非偶然,都是导演五年紧张工作的结果。早在Biograph公司时期,格里菲斯就酝酿着这两部作品。在离开Biograph公司后,格里菲斯为新公司制作了四部影片,都不是他所喜爱的。随后,格里菲斯得到了《同族人》(即后来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拍摄权,发现这正是他一直追求的故事。格里菲斯开始大规模投入拍摄这部**,他不仅全盘负责创作,连所有杂务都包了下来。

       格里菲斯在进行这项**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项目时候,没有使用“**剧本”,没有事先写好的分镜头脚本,他在头脑中将素材拼凑、提炼、规划起来。具体拍摄中,他的直观能力和即兴发挥起了关键作用。

       1915年2月,这部巨片完成,影片耗资50万,一共有十二本,成为美国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片。在此之前,虽然意大利的**长片The Last Days of Pompeii和Cabiria在全世界走红,美国**业还是看好短片。格里菲斯无疑受到了这些史诗长片的影响,比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的史诗题材,大场面的调度。《一个国家的诞生》是美国第一部门票高达2美元的**,卖座率极高。1915年3月3日在纽约Liberty Theatre首轮院线上映,连映620场,自此情节剧(Melodrama)和史诗大片成为好莱坞商业体系中最赚钱的**类型。

       影片回顾了南北战争,对南方遭到破坏,三K党为恢复南方荣誉、惩治黑人的努力作了讴歌,最后奠定南方的合法地位,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因为影片十分激烈地宣扬黑人的低劣,所以引起了社会争议,甚至有七个州禁止该片在州内上映。格里菲斯在1916年为此自费印发了一本名为《美国言论自由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Free Speech in America)的小册子为自己辩护,一方面提出所有电检的根源就在于党同伐异,为他的下一部影片做选了宣传。

       争议唤起了全国上下对**社会功能的认识。不过更重要的是,人们意识到了这部影片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格里菲斯被认为真正掌握了**这门工具,他能够服服帖帖地安排每个镜头,从而产生最强烈的效果。格里菲斯将梅里爱创立,并由波特发扬的剪辑原理推进到新的高度,后来所有人都从此受益。文化界于是疯狂赞美影片的成就,并自然而然地将格里菲斯捧上第一**大师的宝座。

       《党同伐异》

       之后的《党同伐异》遇到了更大的财政困难,据称耗资达190万美元,长达13本,格里菲斯认为“影片是抗议专制和各种形式的不公正”,主题实在过于庞大,需要精确的耐心和非凡的艺术能力。《党同伐异》更主要的特色在于内部的组织结构。影片的想法来自于《一个国家的诞生》封镜后的一个新剧The Mother and the Law。格里菲斯在研究剧本后发觉作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后的下一部作品,这个故事太反高潮了,于是他又从历史的不同时期上选择了三个故事并成一部。格里菲斯这次比《一个国家的诞生》走得更远,他将影片扩大为四个故事同时进行的复杂形式,在叙事过程中从一个故事剪辑到另一个故事,并行不悖。一个镜头在尚未完毕之前就剪断进入下一个;摄影机移动和表情同时进行增强效果;圈入圈出和遮片拍摄用来强调有意义的细节或有说服力的过场;西部的大特写镜头和极远的远景可以产生紧张和壮阔的效果。可以说,每个变化,每个镜头,都按照本身的意义和对全局的需要加以控制和慎重挑选。格里菲斯把全部的积蓄投入到《党同伐异》的拍摄中来。他在洛杉矶日落大道附近搭建了宏伟的布景,四层楼高的巴比伦城墙上面可以并排疾驰两辆由四匹马拉着的古代战车。城墙内的宫殿纵深达1600米,四周的尖塔高达70米。影片召集的演员阵容更是极为庞大,仅波斯军队出征一场,就动用了1.6万名群众演员。为了保证这支庞大的队伍的运输、后勤和调度指挥,工作人员甚至在制片厂里架设起了电话线和临时铁道。

       1916年9月5日,《党同伐异》公映,评价却不如前一部《一个国家的诞生》,很多人看不懂新颖的剪辑风格,把故事情节都弄混了,于是批评格里菲斯离经叛道,多年后普多夫金也批评“(影片)太冗长沉闷,使人疲劳,因而把它的杰出效果抵消了大部分。”此外,由于影片发行时候美国国内狂热的好战精神在滋长(美国最终于次年四月对德宣战),人们觉得《党同伐异》鼓吹的和平倾向与战斗气质格格不入,反对这部影片的情绪开始高涨,后来在不少城市被查禁。所以最终,在经济上,《党同伐异》给格里菲斯带来巨大损失。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党同伐异》对世界**发展带来的意义,著名导演奥逊·威尔斯就说:“这一失败同时也是**史上最大的成功。”而丹麦导演卡尔·T·德莱叶在他早期的影片《Leaves from Satan's Book》(1921年)中也将自古到今的四个故事串起来讲,显然是在借鉴《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的经济失败标志着格里菲斯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上世纪20年代以后,新的**人取代了他的地位。

       一般认为,格里菲斯的没落有多种原因,包括他自己已经失去对**的兴趣,他的新作品越来越和当时的观众脱节,而他的名利心也损害了作为**艺术家的完整性。所以一直存在批评认为格里菲斯曾经拥有的谦虚敢于探索的精神被哗众取宠和矫揉造作取代了。其次,社会道德观念的日新月异也和格里菲斯保守传统的十九世纪正统思想格格不入,他的根深蒂固的成见在后期影片中暴露无遗,受到嘲笑和批评。

       《残花泪》

       1919年,格里菲斯和好莱坞其他几位著名人物,包括查理·卓别林、玛丽·璧克馥(Mary Pickford)和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一起创立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 格里菲斯为联美拍摄的《残花泪》(Broken Blossoms or The Yellow Man and the Girl,1919)被认为是他最后的杰作。

       许多媒体盛赞影片的艺术成就,格里菲斯自此以后,再没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以后的几年,他的影片依然花钱很多,但都是用过时的题材拍出公式化的东西,显示出创作力的衰退。

       《林肯总统》

       《林肯总统》(Abraham Lincoln,1930年)是格里菲斯第一部有声片,也是他倒数第二部作品,此片获得一部分影评人的赞誉,但观众反应冷淡。联美和格里菲斯终止了合同,他制作了独立制片The Struggle(1931年),更是彻底的失败。1931年,格里菲斯完全退出了**界。

       晚年的格里菲斯始终和贫困斗争,他几乎被**工业、同侪和公众彻底遗忘。1936年,格里菲斯回到了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了一份特别荣誉,并为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和Victor McLaglen颁奖。此后偶尔也有**人突然想起了格里菲斯,找他咨询求教,往往毫无结果。

       格里菲斯于1948年7月24日在好莱坞Temple医院因脑出血而去世。

澳洲留学 格里菲斯大学的五个校区及优势专业

       大卫·格里菲斯

       (英文全名为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称为D.W.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出生,1948年7月23日逝世),美国导演,被认为是对早期**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和《党同伐异》(Intolerance)。

       早年生涯

       格里菲斯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乡下的一个破落家庭,父亲雅各布·格里菲斯(Jacob Griffith)是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队的上校。格里菲斯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浪漫的英雄传说,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种族观。父亲所灌输的感情偏见,由于格里菲斯热爱维多利亚风格的诗篇,更得到了助长。他自幼熟读勃朗宁、金斯利、丁尼生和胡德的作品。这令格里菲斯一直保持着浪漫的观念和诗意情怀,有人评价格里菲斯的一些作品充斥着矫揉造作、甜言蜜语的情调和喋喋不休说教的特点,也就是说,他在创作中太容易动感情了。

       17岁的格里菲斯在《路易士维尔信使报》担任记者,并开始业余写作剧本,在朋友的劝告下,加入巡回剧团。他在演戏的同时没有停止创作剧本和诗歌,但这些小作品很难得到发表。

       Biograph时期

       格里菲斯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剧作家,1897年,格里菲斯取艺名劳伦斯·格里菲斯进入剧场从事表演和写作,但结果并不理想。于是在1908年格里菲斯很不情愿地加入了爱迪生公司,虽然申请的是编剧,但是埃德温·S·波特(Edwin S. Porter)只给了他在影片Rescued from an Eagle's Nest的一个表演角色。出演了自己的第一个**角色后,格里菲斯为了养家糊口,马上又作为**演员加盟Biograph公司。但是当时Biograph的生意并不景气,已经欠银行二十万美元,平均每个影片只能卖出不到二十个拷贝,而它的导演又生病。于是Biograph主动要求格里菲斯当导演,并允诺如果不成功还可以回去当演员。格里菲斯拍摄第一部影片是《多莉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Dollie,1908年7月14日上映)。在Biograph的五年多时间里,格里菲斯制作了几百部影片,直到《贝斯利亚女王》(Judith of Bethulia,1914)。这个阶段,又通常称为格里菲斯的学艺阶段(apprenticeship),从时间上又可以1911年为界分为两个小阶段。在此以前,格里菲斯在两次合同上坚持用自己的艺名“劳伦斯”,在第三次合同上,格里菲斯主动把Biograph给他的合同上的名字由劳伦斯改回了David Wark (D.W.),说明他已经改变了自己对**的观念,承认**是一门艺术,并愿意将自己的名字和这个行业联系在一起。

       初次开始导演,Biograph给格里菲斯搭配了1896年就加盟公司的资深摄影Billy Bitzer来帮助他拍摄,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是影史上第一对完美的导演/摄影搭档。在Bitzer的帮助下,一开始对**导演一无所知,乃至每个场景布置都要Bitzer代做的格里菲斯在加盟Biograph的第二年就拍摄了近150部影片,Biograph也因为他成为炙手可热的**公司,以至于公司不得不在发行的影片里不时加入AB的防盗标志,以防止其它公司偷梁换柱。在Biograph时期,格里菲斯表现出对**叙事的无以轮比的天赋,他不但学习一切**技术需要的知识,还广泛吸纳新技巧,并发扬光大。他和摄影师Billy Bitzer一起,共同研究和发展出了一整套**叙事的基本语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格里菲斯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Griffith's last minute rescure)的平行剪辑手法。他在影片The Fatal Hour(1908)里第一次采用了平行剪辑的手法在高潮段落营造紧张感(当时的业内报纸称此技术为alternate scenes,也叫switch-back或者cut-back)。此后格里菲斯很快将平行剪辑的技巧发展到普通的叙事,而不仅仅是最后高潮的段落。他也让不止两条线索平行进行。到1909年的A Corner in Wheat,故事取材于Frank Norris的两部小说,故事也同时在三个地点平行进行,乡下麦田穷苦农民的生活,面包店的生意,和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而且三个故事线里的人物和情节完全没有交叠。通过对穷人和富人的平行剪辑,不仅能看到后来格里菲斯名作《党同伐异》的影子,也能看到对蒙太奇技术的启发。格里菲斯后来对这种剪辑手法运用的越来越纯熟,到1912年,据The Moving Piture World杂志做的统计,在格里菲斯的影片The Sands of Dee里竟然有多达68个镜头,而同时期其它单本影片的镜头数一般只有它的一半甚至更少(一般一部单本**的长度是10到16分钟),比如同时期在美国大热的意大利影片《Queen Elizabeth》,53分钟却只有23个镜头,可见格里菲斯的叙事技巧已经远远超越了同时代全世界的**人。

       格里菲斯也在景别上大胆前进。当时的影片,还习惯于演员顶天立地撑满整个银幕,而观众已经开始发现格里菲斯的影片里演员的脚常常在画面之外了,Biograph以为这是格里菲斯的疏忽,却不知道这是格里菲斯有意为之,好在观众没有意见,也就让格里菲斯继续他的开拓。格里菲斯在影片中开始实验不同的景别,到1910年的《Unchanging Sea》,格里菲斯将大全景加入到自己的镜头语言里,经典**叙事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镜头语言已经都被格里菲斯找到。格里菲斯在景别上的进一步贡献是在同一场景中根据剧情使用不同的景别和机位。这一做法彻底打破了舞台化的时空观念,将一个场景空间拆分开来,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细节,是**叙事的一个重大突破。相比之下到1913年,著名导演Edwin S. Porter导演的《Prisoner of Zenda》里还是保持人物全身入镜的一种景别,完全没有任何进步。

       另外格里菲斯也非常喜爱使用景深镜头,他的画面里在纵深方向的细节特别丰富,格里菲斯不怕让演员从远处走向乃至走过摄影机,也不吝啬让演员慢慢远离摄影机。在影片《The Redman's View》里,被迫迁徙的Kiowa部落的印第安人先在一个全景里拉成一条线,再折向并从一侧走过摄影机,最后在主角Silver Eagle和他父亲走到中全景的位置上时停下,表现Eagle的父亲病重倒下,在一个镜头里完成了多个景别的变化。格里菲斯对景别的追求也自然的让他对摄影机的运动进行了大胆的发展。在此之前,摄影机的运动只限于左右和上下的摇镜。在1910年以后,格里菲斯开始实验其它的摄影机运动,比如更大的摇镜,把摄影机放到汽车上。在《The Lonedale Operator》(1911)里,格里菲斯和Bitzer把摄影机放到运动的火车上,让他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看上去更加惊险刺激,压迫观众的神经。在1914年的Cabiria移动出现之前,格里菲斯在摄影机运动上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格里菲斯也对布光的可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早在1908年的影片《The Drunkard's Reformation》里,Griffith就大胆采用了火光作为光源。在1909年的影片《Pippa Passes》里,格里菲斯模拟了日光在一天中的变化。1916年格里菲斯说回顾自己在Biograph的日子,他非常喜欢这部影片。虽然格里菲斯以后很少用这种布光,但是这种布光显然被其他**人借鉴,比如Cecil De Mille的摄影师Alan Wyckoff就称这种布光是“Rembrandt式布光”,并且在De Mille的影片中大量使用,如1915年的《The Cheat》。

       格里菲斯和Bitzer还有很多其它的贡献。比如淡入淡出,圈入圈出,"iris shot"。Bitzer对于圈出的手法非常自豪,因为通过圈出将画面中心集中在一小块焦点区域来引导画面切换,既没有过于唐突的跳跃,也不会让心急的观众发出嘘声。

       由于格里菲斯的影片中已经采用大量的中景甚至更近的镜头,他敏锐的意识到镜头的变化让**表演不同于舞台表演,特写的出现让演员不需要做出夸张的动作,从而获得最接近真实生活的表演。格里菲斯的这种**表演的观念让他旗下聚集了一批年轻的演员,除了Mary Pickford和Lionel Barrymore是成名舞台演员,其他很多演员,比如Mae Marsh、Dorothy Gish、丽莲·吉许、Blanche Sweet等后来的明星以前都没有表演经验。从一定程度上格里菲斯是影史上第一个懂得指导演员表演的导演,比起其它**公司,他不吝啬时间进行排练,他影片的成功让他能拿出别人四倍的工资留住演员。这些人在后来格里菲斯离开Biograph时也一起跟格里菲斯离开了。

       除了演员,大量**工业的有生力量也从格里菲斯的团队里最终走进**圈,比如Mark Sennett在Biograph负责喜剧拍摄就为他后来创立Keystone打下了基础。其它各时期从格里菲斯**学校毕业的导演就包括埃里克·冯·斯特劳亨,格里菲斯影片里著名的Hun形象),Sidney Franklin,拉乌尔·沃尔什,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扮演Wilkes),Allan Dwan(为《党同伐异》里巴比伦一段设计了著名的推拉镜头),Tod Browning,Joseph Henabery(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扮演林肯),Donald Crisp,Paul Powell等。

       格里菲斯在Biograph时期也在影片题材上广泛取材,他拍摄的内容广泛,除了最后一分钟营救赖以成名的追逐片,也有喜剧,正剧等等。1912年的《The Musketeers of Pig Valley》被视作“帮伙片”的鼻祖。格里菲斯也开始大胆触及社会问题,认为严肃的社会题材能够提升**的艺术地位。1909年他拍摄了《The Redman's View》,通过两个印第安人在部落因为白人势力扩展被迫迁徙时的爱情来反映社会问题(格里菲斯一生影片里有四十多部片子有关于印第安人的戏)。同年他还拍摄了反应贫富差距的《A Corner in Wheat》,以传统清教徒的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的经济贫富差距问题进行了置疑。到后期格里菲斯拍摄的《贝斯利亚女王》已经有了史诗级的战争场面。在取材上格里菲斯开始倾向于使用现成的小说。另外格里菲斯说早期影片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法国人Charles le Bargy拍摄的《吉斯大公遇刺记》(L'Assassinat du duc Guise,1908),也是在美国最卖座的法国**,这让格里菲斯对华丽的历史题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1年后格里菲斯对**艺术的全方面的追求让他不愿局限于单本剧的长度,他开始向时间更长,剧情更复杂的剧情长片发展。由于多本影片在美国逐渐兴盛,Biograph公司答应格里菲斯拍摄两本的**。1912年格里菲斯在加州拍摄了三部两本的**,但是上映时却遇到意大利大片《Queen Elizabeth》和《Quo vadis?》等影片的冲击而默默无闻。从**技术本身这些欧洲的film d'art影片远远比不上格里菲斯的影片的技术水平,但是大制作大场面带来的大片效应却让它们成为了公众的焦点,《Quo vadis?》近五万美元的投资为制作者带回了20倍的票房,意大利片场不得不24小时轮班倒的洗印拷贝才能赶上发行的需要。这些无疑对格里菲斯产生了影响。1913年他拍摄《贝斯利亚女王》的素材足够一部长片,但是Biograph最后却只让格里菲斯剪出了一个四本的影片。由于影片花了三万六千美元,超过预算一倍,Biograph的负责人决定将格里菲斯升职成不参与具体拍摄的制作总监。而同时为了迎合长片走红的需求,Biograph和剧院制作人Klaw和Erlanger签下协议,翻拍他们的舞台作品。

       这一做法激怒了格里菲斯,于是1913年10月格里菲斯离开Biograph,以独立制片人/导演身份加盟Reliance-Majestic,年薪5200美元。Relian-Majestic的头Aitken允诺除了常规作品,格里菲斯一年可以拍摄两部自己的独立制作。而此后Biograph公司则每况愈下,在1915年宣告破产,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因为Biograph公司从来不宣传自己的演员和导演,所有影片除了名字没有其它信息,所以虽然人人知道Biograph的**好看,却很少有人知道格里菲斯。于是格里菲斯离开Biograph后,在New York Dramatic Mirror周刊上发表广告,列出自己指导的150部影片,公开宣布他就是让Biograph成功的制片人。他在广告里列举了对**艺术的创新:近景和特写画面,大全景,狄更斯式平行剪辑,悬念保持,圈出,自然的表演。虽然这些手法很难说是格里菲斯首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语言在格里菲斯手里得到了相当系统化的使用,奠定了经典**叙事的基本语法,他的影片在**界得到了广泛的赞许,成为普遍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影响深远,这些都令格里菲斯无愧于**之父的地位。

       **生涯的顶峰

       《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是美国**早期的两个无法逾越的高峰,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其他**。它们预示着格里菲斯达到了个人生涯的顶峰,也展示了**技术上的最佳手法,为**开始争取作为艺术的地位,并断然指出:**是美国社会最强大的社会力量之一。

       这两部影片的诞生绝非偶然,都是导演五年紧张工作的结果。早在Biograph公司时期,格里菲斯就酝酿着这两部作品。在离开Biograph公司后,格里菲斯为新公司制作了四部影片,都不是他所喜爱的。随后,格里菲斯得到了《同族人》(即后来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拍摄权,发现这正是他一直追求的故事。格里菲斯开始大规模投入拍摄这部**,他不仅全盘负责创作,连所有杂务都包了下来。

       参照:

       /my/856068/blog/645814/

       /view/1285481.htm

       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  格里菲斯大学是澳大利亚最具革新意识的大学之一,以及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自从1971年成立,格里菲斯大学就一直在革新,如在澳大利亚第一个签署联合国管理教育规范准则,推出澳大利亚第一个环境科学学位,以及第一个亚洲研究学位。

        格里菲斯大学拥有昆士兰州最古老的艺术学院----昆士兰艺术学院,和澳大利亚顶级的音乐学校----昆士兰音乐学校;

        格里菲斯大学的优势研究课题与教学项目涵盖了目前的众多热点领域:

        亚洲政治、贸易与发展;

        气候变化适应性;

        犯罪学;

        药物与传染疾病;

        健康;

        持续的旅游业;

        水科学;

        音乐、艺术与亚太地区

        目前,格里菲斯大学在澳大利亚设立了5个校区:

        Gold Coast校区:位于澳大利亚最富盛名的旅游城市黄金海岸,距离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本市也不只有45分钟的车程;校园紧邻数个澳大利亚原生态的海滩。约有13,000名学生在这里就读。公认的优势专业为健康科学,学校提供有先进的研究设施,包括一个价值3,600万澳币的格里菲斯医学与口腔健康研究中心。

        Nathan校区:是格里菲斯大学最初的校址,位于布里斯本市,距离市中心仅有10分钟的车程;约有12,000名学生就读Nathan校区。该校区的优势专业包括环境、公司/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亚洲研究和生物科学。

        Mt Gravatt校区:是一个现代化的校园,距离Nathan只有5分钟的步程;校园里面约有4,600名学生。该校区的优势专业为社会与行为科学,里面最具知名度的研究中心就是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警务与国家安全;

        Logan校区:坐落在澳大利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位于布里斯本和黄金海岸之间;校园里面在读学生的数量约为2,600。Logan校区能够提供给学生澳大利亚顶级大学所拥有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包括灵活的课程选择和快速学位课程等。该校区最出名的地方在于她是一个以社区为重心的学院,并且她也是一个澳大利亚展示其高等教育社会包容性的窗口。

        South Bank校区:距离布里斯本商业中心约10分钟的步程;附近有著名的昆士兰艺术画廊、现代艺术画廊和州立图书馆、博物馆、表演艺术中心、布里斯本展览中心。而且,该校区主要以提供艺术类课程为主,包括昆士兰艺术学院、格里菲斯**学校和昆士兰音乐学校。

        格里菲斯大学目前在读学生数量总计为37,786,其中包括8,847名来自世界上122

        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此外大学在任教学人员数量为3,563,能够提供268个本科学位和382

        个授课式硕士学位,以及104个研究性硕士及博士学位。大学还拥有30多个研究中心。

        大学概览(2008)

        地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成立时间:1971年

        校区:Gold Coast,Nathan,Mt Gravatt,Logan,South Bank;

        全日制学生:37,786;

        本科阶段:14,923;

        硕士(授课类):3,544;

        研究生(研究类硕士及博士):2,538;

        本地学生:28,939;

        国际学生:8,847;

        国际学生比例:23%;

        教学人员:3,563;

        学生/教师比例:10.6:1;

        2007年格里菲斯大学获得政府及企业资助总额为3亿澳币(其中研究资助高达6230万澳币);

        研究中心及研究机构:42;包括:

        国家级研究中心:

        ARC:1;

        其他:3;

        大学各院系研究中心:38;

        2007年Melbourne Institute 澳洲大学排名:第14位;

        2008年Good University Guide:

        研究资助:4星级;

        研究类大学:3星级

        教学人员学历/资格:4星级

        学生/教师比例:2星级

        2008年联邦政府?学术与教学成就基金?奖(Federal Government?s 2008 'Learning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Fund')

        Group 1(科学、计算机、建筑与农业):C;

        Group 2(商业、法律与经济):C;

        Group 3(人文、文科与教育):C;

        Group 4(健康科学):C;

        2008年ALTC(澳大利亚学术与教学委员会)

        学生学术能力杰出贡献奖:提名10人,获奖7人

        提升学术能力的课程设置奖:提名1人,获奖0人

        杰出教学贡献奖:提名4人,获奖1人

        2008年度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总理奖:空缺(该奖项2008年只有2人)

        2008年GMAA(澳大利亚毕业生管理协会)

        格里菲斯大学MBA项目荣获5星级荣誉;

        优势专业:

        文科学士学位(应用戏剧,环境,亚洲与国际研究,国际关系,政治与政府,历史与文化遗产,**电视,语言),应用语言,交流学,犯罪学与刑事司法,新闻学,多媒体,电议与屏幕媒体。

        研究生(授课式) :

        文化研究,数字视屏,数字写作,新闻,文学与创作,媒体与交流,公共关系,文化历史,历史,国际政治历史,文字研究,文科与媒体,亚洲研究,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美术,文化领导,新闻与大众传媒。

        商业学(Commerce)学士学位(会计,金融和银行,经济,金融规划),商业学(Business)(商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市场营销,酒店,旅游,会展,房地产与开发,运动,款客管理),国际商务。研究生(授课式)

        商业学(Commerce)(会计,金融与银行,金融规划),国际商务,MBA,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市场学,商业学(Business)(会展管理,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运动管理)

        教育学士学位 :成年与职业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科技教育,特殊教育

        研究生(授课式) :成人与职业教育,应用语言学,教育学,高等教育,特殊教育,TESOL,中小学教师

        工程与信息技术:

        学士学位:(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环境工程,微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科技,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科技,多媒体 研究生(授课式)

        工程硕士:(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结构与岩土工程),企业建筑学,信息科技

        环境与规划 :

        学士学位:海洋科学,公共健康,科学(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环境,水资源),科学,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文科(环境),环境管理,城市与环境规划

        研究生(授课式) :环境(经济与政策,水资源,整合水资源管理),城市与环境规划

        健康 :

        学士学位:牙医科学-口腔健康,牙医科技--口腔健康,口腔健康治疗,生物医学科学,健康科学,护理,制药科学,运动科学,心理学,公共健康,社会工作

        研究生(授课式) :牙医科技,康复咨询,心理健康,社会工作,助产,营养学与饮食,物理治疗,运动指导,临床心理学,公共健康服务管理,公共健康,药理学

        音乐 :

        学士学位:音乐,音乐研究,音乐技巧,多媒体,流行音乐

        研究生(授课式) :音乐,音乐研究

        科学 :

        学士学位:航空学,生物科学,生物分子科学,司法科学,海洋科学,科学(应用生物学,生物学,生态旅游,海洋生物学),健康科学,制药科学,心理科学,光学与纳米科技

        研究生(授课式) :航空管理,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理疗学,遗传咨询

        视觉与创造艺术 :

        学士学位:动画,美术,游戏设计,设计,视觉媒体,摄影

        研究生(授课式) :设计,数字设计,美术,视觉艺术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Griffith”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